一、物理检测:肉眼可见的故障线索
外观检查的三大重点
- 鼓包变形:壳体膨胀通常预示内部气体生成或介质层劣化
- 漏液痕迹:电解液渗出可能引发电路板腐蚀(来源:IEEE可靠性报告)
- 焊点氧化:引脚连接处变色可能导致接触电阻增大
 现场工程师反馈显示,介质层破损导致的鼓包故障约占电解电容失效案例的35%。
二、电参数测量:量化判断故障程度
关键参数测量流程
- 使用专业测试设备检测等效串联电阻(ESR)
- 对比标称值测量容量衰减幅度
- 评估损耗角正切值变化趋势
 某实验室数据表明,故障电容的ESR值可能达到正常值的3倍以上,此时即使容量未明显下降也应更换器件。
三、双重验证法的实战应用
典型故障诊断场景
- 滤波失效:结合外观检查与容量/ESR测量确认介质老化
- 电路短路:通过绝缘电阻测试排除内部击穿风险
- 温升异常:红外热成像辅助定位局部过热电容
 某电源模块维修案例中,通过同步检测引脚氧化与容量偏移,成功将故障排查时间缩短60%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