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DTCAP欢迎您
电子元器件/资讯技术/采购一站式服务

电解电容封装正负极识别指南:引脚长短与负极标识解析

电解电容接反正负极会发生什么?轻则器件失效,重则引发爆裂风险!准确识别极性是安全使用电解电容的关键前提。本文将系统解析引脚长度差异与壳体标识两大核心识别方法。

引脚长度识别法

轴向/径向封装通用规则

  • 长引脚对应正极:约90%的电解电容采用此设计(来源:IPC标准,2021)
  • 短引脚连接负极:缩短的引脚降低误接风险
  • 目视检查技巧:将电容置于平面观察引脚突出长度差异

    操作注意:部分贴片电容不适用此规则

壳体标识系统解析

主流负极标记方式

色带标识

  • 灰色/黑色色带覆盖负极区域
  • 色带通常与引脚基线对齐
  • 色带宽度可能达到壳体周长的25%(来源:IEC 60384)

切角与凹槽

  • 壳体顶部的斜面切角指示负极
  • 部分型号采用弧形凹槽标记
  • 标识位置通常靠近负极引脚

符号标记

  • “-”号或空心三角形指向负极
  • 文字标注”Negative”或”Kathode”
  • 符号印刷位置存在厂商差异

误接风险防范方案

反接后果警示

  • 电解质分解产生气体导致壳体鼓胀
  • 内部氧化层击穿引发永久损坏
  • 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电解液喷溅

双重验证策略

  1. 先观察引脚长度差异
  2. 再核对壳体标识指向
  3. 使用万用表二极管档位复测
  4. 参考电子元器件网技术资料库的封装图谱

    特别提示:老化电容的色带可能褪色,需结合引脚判断

总结

掌握“长正短负”的引脚规律与壳体色带/切角/符号三类负极标识,可快速准确完成极性判别。建议操作时采用“目视+仪器”双重验证法,避免反接导致的电路故障。定期查阅厂商最新封装规范可应对特殊型号的识别需求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电子元器件网 » 电解电容封装正负极识别指南:引脚长短与负极标识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