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耦(光电耦合器)是实现电路电气隔离的关键元件,其工作电压涉及输入侧发光器件与输出侧光敏器件的配合。理解输入正向电压(VF)、输出耐压(VCEO/VISO)等参数范围,对系统安全性与信号可靠性至关重要。
一、 光耦输入侧:驱动LED的电压特性
光耦输入侧本质是红外发光二极管(IR LED),其工作特性由正向电压和驱动电流决定。
* 典型正向电压(VF): 多数光耦LED的VF范围在1.1V 至 1.4V之间(来源:行业通用规格)。该值直接影响驱动电路设计。
* 驱动电流(IF)要求: 光耦需达到标称的电流传输比(CTR),必须提供足够的IF。常见范围在3mA 至 20mA,具体需查阅规格书。
* 反向电压限制: LED耐反向电压能力较弱,通常仅5V左右。应用中需确保输入信号不会使其承受反向偏压。
输入电路设计要点:
* 串联限流电阻是必须的,阻值计算需考虑电源电压、目标IF及VF。
* 避免输入电压远高于VF值,否则电阻功耗过大。
二、 光耦输出侧:电压能力取决于器件类型
输出侧工作电压范围差异显著,主要由采用的光敏器件类型决定。
2.1 光晶体管型输出
最常见类型,输出类似三极管。
* 集电极-发射极电压(VCEO): 这是核心参数,指输出晶体管能承受的最大工作电压。常见范围:
* 低耐压型:20V – 35V
* 通用型:55V – 80V
* 高耐压型:≥ 100V (来源:主流元器件制造商规格)
* 饱和压降(VCE(sat)): 晶体管导通时CE极间压降,影响低电压逻辑电平识别。
2.2 光可控硅/光晶闸管型输出
用于交流负载控制。
* 断态重复峰值电压(VDRM): 指可控硅在关闭状态下能承受的最大峰值电压。常见值有200V, 400V, 600V等(来源:行业标准)。
* 通态电压(VT): 导通时器件两端的压降。
2.3 光达林顿型输出
电流增益高,但开关速度较慢。
* VCEO: 通常比单管光晶体管更高,但饱和压降(VCE(sat))也显著增大。
三、 选型关键:电压参数如何匹配应用
选择光耦,工作电压仅是起点,需综合考虑系统需求。
1. 输入输出电平匹配:
* 确认输入信号(如3.3V, 5V, 24V)能否有效驱动LED(考虑VF和所需IF)。
* 确认输出端耐压(VCEO/VDRM)必须高于被隔离侧电路的工作电压峰值,并留有余量。
2. 隔离电压(Viso/VISO): 这是光耦最核心的安全指标,指输入输出间绝缘层能承受的交流有效值电压(通常60秒)。常见等级:
* 基础隔离:2500Vrms – 3750Vrms
* 加强隔离:≥ 5000Vrms (来源:IEC/UL安全标准)
* 选型需满足系统安全规范要求。
3. 电流传输比(CTR)与稳定性: CTR受IF和工作温度影响。高电压应用需关注CTR随寿命的衰减特性。
4. 速度要求: 开关频率高的场合(如数字通信),需选择高速光耦(如光IC型),其工作电压范围通常较低。
总结: 光耦的工作电压并非单一数值,需拆解为输入侧LED正向电压(VF)与输出侧器件耐压(VCEO/VDRM)。选型核心在于:确保输入驱动有效、输出耐压满足电路需求、隔离电压保障系统安全,同时兼顾CTR、速度等参数。深入理解这些电压参数及其关联因素,是选择最适光耦、实现可靠电气隔离设计的关键。建议在实际选型中详细查阅制造商提供的规格书。